一道“养老题”的N种解法:日托短托长住任选社区“微型养老院”开到家门口

  工作服       |      2025-04-19 11:44:5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正在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养老服务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一道“养老题”有多少种解法?在济南,“机构+社区+居家”模式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新生态正在逐步建设中。连日来,海报新闻记者探访济南市历下区、历城区等地的多家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场所,体验老人们在这里的日常生活,探寻多元化养老服务的创新举措。

  2024年济南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接近200万,这意味着大约每5人中就有1位老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居家养老依然是首选。不过,当家属们白天都出门上班、上学时,让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独留家中,家属们总是不放心。在历城区唐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记者找到了“幼儿园式”托管的解决方案:白天把老人送到服务中心,傍晚下班再接回家,这样一来,家属和老人都方便,可谓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组合升级版”。

  市民张先生一家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我们夫妻上班忙,白天我母亲独自在家,用煤气、电器不安全,外出买菜也怕她迷路。” 张先生说,社区养老中心离家近,抬脚就能送到,为老人提供三餐、娱乐活动和安全照护服务,这让他感觉很放心。张先生的母亲告诉记者:“在这比在家里热闹,能和老姐妹聊天,活动活动,比自己闷在家里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唐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国垒介绍,不同家庭对养老服务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细致、多样化。街道这种“幼儿园式”的日托养老服务,就是针对社区很多家庭需求而推出的。“白天老人们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晚上回家住,享受天伦之乐,这个模式推出以来很受老人们的喜欢。”

  李国垒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近十年,谈到服务模式的变化,他告诉记者,相比过去以老年公寓、敬老院为主的养老形式,如今,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模式正在成为新趋势。以该社区为例,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占地面积达600平方米,内部功能设施完善,配备休息室、长者食堂、理疗室、乒乓球活动室及棋牌室等多元化空间,免费开放,能够同时满足200位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及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此外,为全面满足居家养老需求,中心还提供送餐、助浴、维修等紧急上门服务;对于有需求的家庭,还可安排工作人员陪同老人去医院就医。

  计划内的日间照料问题解决了,但计划外的家庭突发状况引起的时间冲突,仍然时有发生。市民老唐一家对此深有体会,因父亲年事已高,身边离不开人照顾,两口子已多年没能去在国外生活的孩子那边探亲。直到今年春节了解到养老机构的“喘息服务”,将老人短期托养,夫妻俩终于实现了探亲计划,享受了一次久违的假期。

  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院长李春晖告诉记者,对于长期离不开人照顾的老人来说,当子女需全天候照料更年幼的患病小孩,或计划节假日出行、返乡探亲时,短期托养就能解决应急照护问题,为家庭提供一个“休息窗口”,让子女“喘口气”歇歇。

  “春节、五一等假期是入住高峰期,很多家庭因保姆返乡或亲属外出,面临临时照护缺口。”李春晖说,短托服务按天收费,入住前评估老人身体状况,费用包含床位、护理、餐饮等,“5-7 天的短期托养最常见,不少老人体验后转为长期入住。”有家属原本计划让老人暂住一周,没想到老人入住后喜欢上了这里的氛围,DB电竞家属再来接老人时,明显感觉老人的精神头儿更足了。

一道“养老题”的N种解法:日托短托长住任选社区“微型养老院”开到家门口(图1)

  短托需求的增加是十分显著的。李春晖说,以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为例,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自2023年起入住率超过90%,往后便再没下降过,如今更是攀升至95%以上,登记排队的老人过百,出现“一床难求”现象。

  春日午后,阳光为历城区东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露台镀上一层金辉。91岁的徐奶奶与“老闺蜜们”围坐在小桌旁,噼里啪啦地码放着麻将牌,爽朗的笑声不时传来。不远处,身着绿色工作服的护工正在陪另外几位老人哼唱经典老歌。

一道“养老题”的N种解法:日托短托长住任选社区“微型养老院”开到家门口(图2)

  这轻松闲适的一幕,正是街道构建“1处综合养老中心+17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网络的成果。东风街道党工委委员吴静介绍,该中心整合膳食照料、托养、智慧养老等多元服务,通过40张长短托床位和10张日间照料床位,形成“小规模、多功能、嵌入式”服务格局,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触手可及的专业照护。2023年,该中心获评市级示范单位,其所在的街道更斩获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称号。

  吴静坦言:“部分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去养老院,哪怕家里人照顾不方便,也宁可呆在家中‘硬扛’。但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照护压力与日俱增,推动‘居家养老’向‘社区养老’的观念转变尤为迫切。”对此,街道探索出 “嵌入式养老” 模式,鼓励老人在熟悉的环境就近入住,子女可在下班后到养老中心陪伴老人用餐、交流,老人想回家住也可随时回家,十分方便。许多老人来尝试过后,逐渐转变为“愿意留下”,这种“不离社区、不离亲情”的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家庭接受。

  年过八旬的马奶奶术后入住中心半年,感受颇深:“我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国外生活,儿子和我同住在社区。去年做完腰椎手术后,孩子们白天都要上班,没法照顾我,在这里就不一样了,护理人员一直都在,换药、买药用不着孩子操心。”转眼住了半年,她越来越喜欢这里:“这些孩子(指护理人员)比我儿子女儿都细心,我吃的药,那些用法用量都给查得很细。还有啊,以前在家就是躺沙发上看电视,迷迷糊糊就过去一天。现在跟着大家早起做养生操,午休有固定时间,这规律日子过着,胃口开了,精神也足了,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老想躺着了。”

一道“养老题”的N种解法:日托短托长住任选社区“微型养老院”开到家门口(图3)

  负责运营历城区东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山东惠和仁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巩成坤表示,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社区嵌入式养老突出“小规模、多功能、家门口服务”特点,除基础照护外,还提供上门助浴助洁、送餐等便捷服务。医疗方面,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为老人打通绿色就医通道。收费方面参照家政服务标准,根据老人身体评估分80-260元/天四档,含食宿护理费用,特殊服务单独计费。“这种‘离家不离社区’的模式,既保障专业照护,又维系了家庭情感连接。”

  历城区东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由山东惠和仁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董事长巩成坤介绍,目前他们负责的社区养老机构已达20多家,不仅解决了“家门口”养老的问题,还提供上门助浴、送餐等特色服务,将“养老外卖”送进千家万户。

  结合这些年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经验,巩成坤明显感觉到,人们对社区养老服务,尤其是其中的日托、短托服务的接受度正在提升。这主要来源于社区养老服务的两大核心优势:首先是通过综合性服务支撑居家养老需求,尤其满足半失能及有特殊照护需求的长者;其次采用小规模、多功能的嵌入式设施布局,以“密网点、小半径”覆盖社区,形成类似幼儿园和社区医院的便民服务体系。“未来,社区将成为连接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枢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一站式’照护。”

一道“养老题”的N种解法:日托短托长住任选社区“微型养老院”开到家门口(图4)

  尽管公众接受度越来越高,养老服务体系也日趋成熟,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养老服务业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比较明显的是人才短缺,护工队伍平均年龄超50岁,职业尊严与高强度劳动导致人才断层;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周期长达3-5年,年均流失率高企,与失能老人激增的照护需求形成矛盾。另一方面,长达10年以上的回报周期,也让一部分社会资本在投资时十分犹豫。

  “办法总比困难多,整体看行业发展是越来越好的。”巩成坤很有信心,远的不说,就眼下他所熟悉的这20多家社区养老机构来说,老人和家属们的认可,就是最大的信心。

  诚如人们所期待的,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当养老服务从“集中供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支撑”的生态体系,改变的不仅是照护场景,更是对“晚年幸福”的深度诠释——在这里,年龄不再是享受生活的界限,社区成为串联尊严与温暖的核心枢纽。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